古人说: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。”
简而言之就是说,通过观察自然规律(天道),并按照这些规律去行动,就能达到圆满的人生境界。
人活一世,聚散无常,万事万物,自有定数。
酸甜苦辣,喜怒哀乐,是一场体验。
放下不是失去,而是真正拥有。放下亦不是结束,而是重新开始。一念放下,万般自在。
取是一种能力,舍是一种勇气,没有本事的人取不来,没有胸襟的人舍不得。
很多人很多事,冥冥之中自有安排,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竭尽所能之后顺其自然。
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很柔软、很轻松、很坦然。
你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好坏,没有对错,只是大家处在不同的频率,产生了不同的磁场,呈现了不同的状态,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已。
《道德经》中言: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”
道是宇宙的根本规律,看似无为,却无所不为。道在无形之中推动着万物的生长与消亡,决定着一切事物的走向。
无为不是不作为,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行动。
当你顺应自然,不强求,不执着,你反而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。
无为而治,是一种智慧,也是一种力量。
人生有得必有失,有失必有得,你每一次的放弃,可能在酝酿着下一次的拥有,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得与失不断重复的过程。
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,只有不愿快乐的心。
正所谓: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,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
真正属于你的东西,无论是人、是物,还是某种机遇,该来的总会来。你无需刻意去追逐,只需顺应自然,耐心等待。
不要试图强行改变什么,而是要顺应自然的节奏。就像四季的更替,春天播下的种子,到了秋天自然会收获。
佛陀曾说:“当你觉得孤独无助时,就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。它们虽然相隔遥远,但都在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,最终汇聚成璀璨的星河。你也是如此,只要坚守内心的善念,继续前行,那些属于你的美好,也会在宇宙的安排下,与你相遇。”
《金刚经》中云: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”
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执着于任何事物,保持一颗平静的心。
顺其自然,不是放弃努力,而是在努力之后,接受一切可能的结果。
生命中许多事情,其实早已注定。留得住的,无需用力,留不住的,无需费力。
人到一定年龄,要懂得静而不争。来者珍惜,去者放手。
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。生活的苦,并不在生活本身,而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恐惧、欲望、不安。
凡是你想控制的,其实都控制了你。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,天地都是你的。
大道至简,无欲则刚,无为则无所不为。如果无能为力,那就顺其自然;如果心无所待,那就随遇而安。
孔子说:“尽人事,听天命。”
这意味着,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然后接受一切可能的结果。
这种态度,会让你在努力之后,不再焦虑,不再纠结,而是顺其自然。
我们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出现,也挽留不了一个人的离开,能做的只有珍惜不期而遇的惊喜,也接受突如其来的离别。
人生就像一辆列车,每一站都会有人上车,有人下车,我们不知这些人的起点与终点,也无从改变任何人的轨迹。
元稹说: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”
苏轼说: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
会遗憾吗?当然,相遇是注定的,但是相遇不一定就能相守,就像很多花注定不会结果,昙花一现也只有一夜,见证过花开的欣喜,花谢了也不必哀伤。
弘一法师曾说:“人要有翻篇的能力,不依不饶就是画地为牢,困不住别人,却困的住自己。”
不要为了已经打翻的牛奶而哭泣,过去的就让它过去,拿得起也放得下。
老子说: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。”
当你真正安静下来,身心合一,心无旁骛,达到极度的清净深无为,人可以观察到万物的循环往复。
真正属于你的一切,不会错过你,迟早会归来。这是宇宙的自然规律。
日落归山海,山海藏深意。天大的事情,顺其自然,也不过如此。
就像莎士比亚曾说:“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,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,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,谁才是真正的英雄。”
允许一切发生,你接受什么,什么就消失。你对抗什么,什么就存在。
正如黑格尔说:“存在即合理,接纳即消失。”
山有峰顶,海有彼岸。漫漫长途,终有回转。不必急着要生活给你所有的答案,有时候,你只要耐心等待。
粗茶淡饭饱三餐,早也香甜,晚也香甜。
只要你拥有热气腾腾的灵魂,人生就不会差。
罗琳《哈利·波特》中说:“失去的东西,其实从未真正离开我们,它们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。”
能量守恒定律表明: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,也不会凭空消失,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。
这表明,虽然事物的形式会改变,但其本质始终存在。你所失去的和得到的,最后都以某种方式回归到平衡。
所以,一定要相信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一岁有一岁的味道,一站有一站的风景。用顺其自然的态度,过随遇而安的生活。
泰戈尔曾说:静静坐着吧,我的心不要扬起你的尘土,让世界自己寻路向你走来。”
世间万物皆有裂痕,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。
如果你赶不上凌晨五点的日出,不妨看看傍晚六点的夕阳。
正所谓: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此心不动,亦复何言。